top of page

關於「牧者」這回事 ……

黃天逸牧師


早上起來,思緒縈繞,反正只是七時許,於是獨自駕車出外兜風。一路上,想起了過去20年事奉的日子,心中向上帝祈禱:人生的下半場如何?兜了一會,既然油站就在咫尺,為愛驅「加油」也是美事,只是,一望油站,油價近2,這才醒覺昨天報紙曾提醒市民油價將再度颷升,趁著眼前還未到2,快快手入滿一缸油,阿Q地告訴自己於2之前入手,但冷靜下來就知道,一缸油又行得多久呢?

為了這1.96的油價,想到了最近與一些同道的分享(尤其香港的同工),原來牧者的生活仍然被一些長久以來的「老文化」所纏繞。作為一位「曾經」的實踐神學老師,從這0.04之中引發了許多思想 ……


這回事(1):有關「7 X 24」這回事

說實話,在過去20年的事奉裡,多少次曾經瞓瞓吓覺被電話炒醒,於是起床立即跑到醫院幫助那些在哀傷之中的弟兄姊妹,此外,更有無數次開會、聚會等直到夜深,最輕微的大概已是電話傾談良久呢!我們都知道,牧養工作就是如此 7 X 24 的。

只是,在以上的「突發事件」外,讓你的牧者也有下班時 ── 在辦公時間以外,你理得你的牧者如何運用時間、你理得你的牧者如何安排生活、你理得你的牧者如何 ……(下刪多句)。7 X 24的法則,乃是對應著會眾群體「突如其來」的需要,但這7 X 24的法則並不是用以「限制」、「規管」,甚至「約束」你的牧者的。試問:你豈可以「買下」他的每分每秒呢?若7 X 24是一套嚴格法則的話,請你對牧者的薪酬同樣以7 X 24計算吧。


這回事(2):有關「薪酬」這回事

在神學院任教了好幾年,眼見畢業同學出外事奉,他們勞苦盡力、毫不計較地實踐7 X 24的法則,可是,他們卻沒有得到合理的「回報」。我明白,當一說到「回報」時,牧者就會被質疑如此「斤斤計較」的事奉,但又何曾有人想到牧者一家的需要呢?也許,最「斤斤計較」的其實並不是牧者。我認識有同工一家4口,既沒有多餘錢可以聘請傭人、並且薪酬的一半已然用在屋租裡,試問,一人的收入如何支撐整個家庭呢?因生活的需要,這位同工惟有在工餘做補習以幫補家計、但卻因此而備受質疑,可別忘記: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私人時間」呢!

說實話,下班後的時間,你理得你的牧者如何運用?何解教會沒有看見到牧者們的生活艱難、卻只是在「雞蛋裡挑骨頭」呢?


這回事(3):有關「儉樸」這回事

有一次,一位同工與我分享:某天,我穿了一雙新的波鞋返教會,一位弟兄走來說:「嘩!乜傳道真係有錢。」這時候,我不知如何回應是好,事實上,我的波鞋已破損,難道要穿爛鞋回教會嗎?

傳道者提醒我們要「享受勞碌中所得的分」(傳2:10),並且「在勞碌中享福」(傳2:24)。既是如此,筆者也不太明白何以牧者「不能」、也「不應」在勞碌過後享受生活的。只要牧者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享受,試問有甚麼值得質疑呢?難道牧者「食好啲」、「著好啲」,甚至「住好啲」都不行?


這回事(4):有關「衣著」這回事

猶記得筆者曾經有很長的日子,在主日崇拜都穿著全套筆挺西裝、結上領帶,在香港三十多度的高溫下、站在教會門外的大街接待會眾。於是乎,內裡的襯衫基本上一兩個月便因為「汗嗅」而要更換、領帶更加吸滿汗水呢!後來,筆者轉為穿搭圓領襯衫,稍稍慳回一點領帶的開支。

多年前到美國進修,一次,隨著教授到英語教會崇拜,見到一位主任牧師(他同時是我神學院的神學系教授)穿搭簡便 ── 有領的polo衫加上短的斜布褲、穿上船襪和休閒鞋,強而有力地宣講上帝的聖道,並且當天更是教會的洗禮呢!

直到今天,不少教會仍然對於同工講道時的衣著十分講究 ── 看來,最少也要恤衫+領帶。筆者同意一點,對場合的尊重是相當重要的,只是,何解恤衫+領帶才是「尊重」、卻沒有見到牧者們盡心預備的講章呢?


這回事(5):有關「全能」這回事

牧養的工作是多元化的 ── 講道、教導、輔導、領導、傳道 …… 只是,從來沒有牧者可以「十項全能」的。既沒有「十項全能」,那麼,我們就明白到在這「多元化」下,牧者可以輕易地被人質疑在某些範疇裡做得不好的。

質疑和批評是容易的,因為這些人永遠站在「高地」指指點點、吹毛求疵,卻不曾選擇去欣賞牧者們無私的付出、並且在限制中的盡力。事實上,「全能」帶來了許多焦慮和壓力,磨蝕了不少牧者的鬥志,甚至使他們氣餒和放棄。《使徒信經》說:「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然而,何時開始變成了「全能的牧者」?既然你的牧者從來不會是「全能」的話,何不選擇多作欣賞呢?


(歡迎全文轉載)


#用自己的肖像

#因為我是牧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