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大叔的愛》看「家庭教育」── 豈能單純「斬腳趾 避沙蟲」〉

作者:黃天逸牧師


近日「大叔的愛」一劇,吸引了筆者夫婦的收看。執筆之時,筆者只收看兩集,然而,感受到劇集製作認真、劇本搞笑、節奏明快、選角一流、演員出色 …… 說實話,筆者已經多年沒有被如此的一齣電視劇所吸引、以至笑足整小時了。只是,有輿論這劇以BL(Boy’s Love)為主題,於是帶來了一些討論:到底父母應否讓子女收看如此主題的電視劇?父母應否與孩子一起看、一起笑?甚至有人認為:父母實在不應讓孩子收看這些電視劇的!


作者牧者和神學院教授,筆者希望提出一些思考,讓我們一起想想的。


筆者只是一位小小的電視迷,沒有甚麼對電視劇的理論知識;只是,對筆者而言,「大叔的愛」就是「好睇」、「搞笑」。也許,其中所牽涉到BL的主題有敏感性,然而,筆者夫婦既沒有孩子,並且清楚自己的價值觀,因此,這BL主題對我們而言影響近乎沒有的。


但筆者也在思想:別說是「大叔的愛」,事實上,其他電視台的劇集即使沒有涉及BL主題,只是,卻充滿了扭曲的價值觀 ── 同居、試婚、婚前性行為、性生活的隨意,甚至血腥暴力、爾虞我詐,若是所謂「價值觀」的問題,看來絕大部份的電視劇也不適合小孩子收看的。於是乎,何以「大叔的愛」特別備受爭議?


筆者擁抱「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價值觀,然而,這價值觀又如何與筆者收看「大叔的愛」產生衝突呢?筆者始終想不出來。


話說回來,重要的是甚麼?Heisler(2005)認為,「性教育」其中的挑戰,乃是由於青少年受到朋輩之間的影響,並且加上傳媒信息的渲染,試問:父母「唔講」、甚至「禁止」,又如何可以遏止年輕人的「探索」呢?毋怪乎,Eva Lefkowitz與Tara Stoppa(2006)指出:父母要扭轉形勢,就要在孩子的「性教育」方面盡力地成為他們成長中的主要幫助 ── 為他們解釋、又協助他們理解不同的「性」議題,甚至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事實上,晏涵文(2013)指出:調查發現,子女獲得性資訊的管道雖然越來越多元化,然而,大多數孩子(70%以上)仍然最希望從父母身上學習與「性」有關的內容。由於僅有少數的父母(約15%以下)能成為其子女性資訊的重要來源,他們只好轉移將同儕團體及大眾媒體處當作他們主要的性知識來源。


筆者認為:「大叔的愛」值得收看(個人選擇而已);若父母能夠與年輕人同步、並與他們一起瘋狂地投入在劇集中大笑,這樣,其實有助於親子關係的靠近之餘,又可以與孩子建立起可以討論和分享的氣氛,筆者相信,這樣比「斬腳趾、避沙蟲」、一味地「禁」來得更有價值、更能幫助孩子成長呢!


參考資料

– Heisler, J. M. (2005). Family communication about sex: Parents and college-aged offspring recall discussion topics, satisfaction, and parent involvement. Journal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5, 295-312.

– Lefkowitz, E. S., & Stoppa, T. M. (2006). Positive sexu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ization in the parent-adolescent context.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112, 39-55.

– 晏涵文(2013),〔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台北:心理。



(歡迎全文網上轉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