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學習「動態聆聽」〉

黃天逸牧師


        「聆聽」絕不只是一言不發安靜地「聽」,因為這樣的「聆聽」會令我們陷入在大量「內容」裡,以致難以協助受助者整理其經歷、從而幫助對方找到內在渴求。故此,「動態聆聽」(active listening)就是重要的探索技巧了。

        「動態聆聽」乃是一種「聆聽」與「回應」他人的方式,可以增進互相了解。為了有效的溝通,我們必須注意說話者的行為和肢體語言,以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信息。此外,過程中我們要避免對受助者的說話作出評估和提出意見,而是要讓對方感受到被傾聽和被接納的。有時候,我們要透過「點頭」或「眼神接觸」等來表明自己正在投入在對方的分享中,並且要避免一切潛在的干擾,例如手機信息、坐立不安等的態度。

        除此以外,黃惠惠(2005)就提出幾個「動態聆聽」的回應技巧有助我們「聆聽」的:

–   鼓勵:例子 ──「可否多告訴我關於 ……」

–   澄清:例子 ──「這情況是甚麼時候開始發生?」

–   複述:例子 ──「你很希望你太太能體會你在公司的壓力。」

–   反映:例子 ──「你對你丈夫的反應感到很失望。」

–   總結:例子 ──「你對婚姻主要的不滿是 ……」

–   肯定:例子 ──「我欣賞你能理智地處理這分歧。」

        Egan(2006)就提醒我們:「發問」必須要清楚直接,當受助者被問了太多問題時,他們會有一種受到拷問的感覺,而這對於溝通關係的幫助也極為有限的。同時,多用「開放式問題」── 這種問題不是單單一個「是」或「不是」、或者簡單的一個字詞就可以回答。例:不是「現在你已經決定早些退休,你有沒有任何計劃?」而是「現在你已經決定提早退休,你的計劃是甚麼?」有時候,偶爾一個「封閉式問題」可以帶來適當的衝擊,如:「這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嗎?」然而要注意的是:「封閉式問題」會令輔導員發現自己問愈來愈多的問題,一個封閉式問句會招致另外一個問題的。當然,若需要特別的資訊時、「封閉式問題」也是需要的。

        當我們都習慣了「講」、卻並不懂得「聽」時,在牧養工作裡,「聆聽」其實是相當重要的!



(歡迎全文轉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