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切勿試圖用「理性」與「不理性」的人爭論〉

黃天逸牧師


日常生活裡,我們曾否遇過一些自己想要努力地相處的人,但不知何故,在每次與對方互動之後總令我們感到沮喪、悲傷、憤怒,甚至難過的呢?有否一些人的身上總是帶著某些特質,使我們在相處的過程中感到「害怕」── 使我們表現出「瘋狂」(與我們一貫的理智、願意與人相處的特質背道而馳)、或是使我們無奈地要放棄那些對自身福祉重要的事情?

在輔導室裡,小明分享自己與一位好朋友之間的掙扎 ── 儘管這位好朋友聲稱自己如何地關心和支持小明,然而,在交流的過程中卻總是對小明諸多批評、指責判斷。無論小明如何回應,甚至有時候覺得這位朋友如何地無理,最終仍然被對方指責自己「過度防衛」。

心理學家指出:一些表面看似「不理性」的人,也許他們有某種程度的「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最大的問題乃在於:當我們與這些人交往時,我們總是犯上了最典型的錯誤 ── 我們都期望對方可以擁抱我們的想法。心理學家歸納了一些「不理性者」的幾方面問題:

  • 他們會扭曲你的說話,又或者完全使你感到困惑,然後會告訴你:「那不懂溝通的是你。」

  • 那些不願意聽取你觀點或意見的人,他們在你說話時只是盯著你在發呆或嘲笑。

  • 這些「不理性者」總是喜歡向你進行言語或情感勒索,竭盡所能地進行操控,使你必須要接受他的想法。

  • 他們總是喜歡「包裝」自己的言詞,使聽的人為之動容,但背後仍然是操控、甚至說謊。

如何應對這些人?心理學家提出了幾方面供我們參考的:

  • 減少相處 ── 既然無法處理,那麼,減少接觸看來是重要的出路。

  • 保持邏輯 ── 教科書所教授的溝通技巧,一般而言是難以應對這些不理性者的,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乎你的感受;事實上,他們的表達往往使人感到更大的沮喪。因此,我們應當保持自己清楚的邏輯思維和想法,切勿被對方混亂和動搖。

  • 專注對方 ── 為了避免給予對方將自己的說話扭曲的機會,又防止自己被操控,於是乎「少說話」可以說是其中的應對方法;反過來,專注對方的談論可能是更安全的。

  • 放棄幻想 ── 認清他們可能永遠不會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人,全面接受對方是如此的「不理性」也許對我們而言是一種解脫呢!此外,請不要試圖解釋、使他們能理解並且同情你的想法,事實上,他們不會理解到之餘,我們又會因為如此地嘗試而變得更沮喪。

  • 分散注意 ── 若我們不得不與這些人相處的話,我們可以嘗試學習分散注意力的 ── 以附近環境的主題進行打岔,但我們可以遠離一些引發情緒的主題,藉以轉移視線、分散注意力。

哈哈 …… 也許「我」才是「不理性者」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