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情緒」── 了解深層需要的一扇門〉

黃天逸牧師


        好些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清楚分享者的情緒感受 ── 開心、不開心、憤怒、失望等。並且,當我們遇上別人有情緒表達時,有時候我們都喜歡「修理」(to fix)對方的,深恐這些情緒表達過度、又或是帶來我們困擾 ──「不要不開心呢」、「別失望喔」…… 於是乎,我們彷彿就將原來打開了的一扇門關掉,一方面使我們無法深入了解分享者的內在需要,另一方面也使二人之間的對話就此中斷,表面上是回復正常,實際上卻只是將對方的需要壓下去而已。

        人們會用較多的心力來處理和避免負面情緒的,這是因為我們普遍較不喜歡負面情緒;然而,實際上「情緒」卻沒有「好」與「壞」、「對」與「錯」之分的;因此,只要分享者能夠以「合適」的方法來表達,我們應當要接納其情緒的幅度(Hill, 2009)。

        「情緒」可以有兩個層次:(1)原始情緒/深層情緒(primary emotions);(2)繼發情緒/表層情緒(secondary emotions)。

        所謂「原始情緒/深層情緒」乃是我們的本能反應,這是我們對外在刺激所產生原始的情緒反應;至於「繼發情緒/表層情緒」,其主要功能是用來調節「原始情緒」的,因此,這是針對「原始情緒」所產生次級的反應。

        舉例:一位太太對丈夫總是諸多批評,認為丈夫無論在生活上、子女的教養上都做得不好,因此,「憤怒」乃是她慣常表達的情緒表現。在牧養的過程中,牧者總是從她所表現的「憤怒」如何破壞二人的關係著手,嘗試「修理」這位太太的激烈情緒,幫助她如何可以用溫和的方法與丈夫溝通,同時,丈夫又應該如何積極回應和改變自己。只是,看來二人之間的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

        「憤怒」── 作為「繼發情緒」確實使夫婦二人產生更遠的距離;但這「繼發情緒」卻保護了太太內裡那種「不被肯定」、「不被看見」的脆弱(太太的「原始情緒」)。這是甚麼意思?

        當太太內在的渴求沒有得到回應時,她惟有以「憤怒」(太太的「繼發情緒」)作為「自我保護」的手段。只是,這手段卻使得那位「懼怕」激烈情緒(丈夫的「原始情緒」)的丈夫以「逃避」的行動作為回應,然而,這行動卻只能夠讓太太感受到丈夫「嫌棄」(丈夫的「繼發情緒」)、卻沒有真實見到丈夫內裡的「懼怕」。

        惟有當夫婦二人都能看見彼此的「脆弱」(原始情緒),他們才能夠有勇氣、並在安全的情況下重新建立彼此的連結,因為「繼發情緒」大多是強烈的、攻擊性和自我保護的;然而,「原始情緒」雖是脆弱的、但卻能讓對方了解自己深層需要的呢!

        以後,在我們牧養的過程中,學習嘗試了解信徒內在情感的需要,別簡單地做「修理」的工作,也許,這使我們與羊群之間更連結起來呢!


(歡迎全文轉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