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改變」

  • revwongty
  • 9月28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黃天逸牧師


很久無來了,又是一個安靜獨處的時間。

不經不覺,原來全職輔導工作將近3個月。看來,一切都沒甚麼「改變」!或者說:4年來,原來至今沒有甚麼進展,相反,甚至有點倒退,也許,這就是「改變」呢!從心理學而言,「改變」會引發「焦慮」與「不確定」,但同時也是帶來「希望」與「成長」的契機。心理學家提醒我們:「改變」不僅是外在行動,更是內在意義重建的過程。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們對改變通常有以下幾方面的期待:

  • 改善與解脫:多數人期望改變能帶來痛苦的減輕,例如減少壓力、焦慮或困境,並獲得更佳的生活品質。

  • 成長與實現:改變被視為突破自我限制、追求潛能發揮與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

  • 掌控與穩定:雖然改變本身帶來不確定,但人們期待透過改變獲得更高的自主性與對環境的掌控感。

    關係與認同:改變常連結到他人認同與支持,人們盼望在改變中獲得理解、肯定與群體歸屬感。

總體而言,人們期待改變能帶來更好、更穩定、更有意義的未來,即使過程中可能伴隨焦慮與挑戰。

或者,當我們注入了信仰的元素時,我們可以為「改變」賦予更深厚的意義和價值。正如保羅說:「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羅馬書5:3-4)

當雅各說:「其實明天如何,你(我)們還不知道」時,讓我們學懂:「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各書4:14-15)


互勉之!!!


#憑信而行


ree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