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愛》是一齣有關精神病康復者李志樂(劉俊謙飾)與一位臨床心理學研讀生葉嵐/欣欣(蔡思韵飾)之間那疑幻疑真的愛情故事。故事穿插著「幻象」與「真實」、情節時真時假。阿樂 ── 從街上邂逅欣欣(質際上是「葉嵐」)開始,糾纏在一份與欣欣之間的單純善良愛情,以及後來與那位攻於心計的葉嵐發展出一段糾結關係。
電影的重點放在阿樂與欣欣/葉嵐的情感關係上。一半是阿樂的妄想、另一段卻從心理治療關係中的「越軌」。葉嵐 ── 作為一位專業臨床心理學研讀生,不單個人私生活混亂,甚至為著論文研究的目的,藉著對阿樂的心理操控,以滿足個人在臨床實務上的需要。故事提及到所謂「移情」(transference)與「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的現象,成為了阿樂與葉嵐二人關係的重要註腳。誠然,大概我們了解心理治療師陷入「反移情」現象所產生的道德問題,只是,最核心所在的關鍵是甚麼?
也許,正如葉嵐的診斷,阿樂患有「情愛妄想症」(Erotomania)── 患者會陷入另一個人和自己談戀愛的妄想中。從他與葉嵐在街上的相遇起,產生了虛幻中欣欣的形象,以至電影開頭大概半小時為觀眾帶來了一段浪漫愛情起,直到阿樂的妄想加劇、令這段幻愛爆破,甚至在恩善會尋求協助時遇上了葉嵐,說實話,筆者曾經以為這愛情故事可以如此美麗地延續下去的。只是,原來電影從一個悲劇人物(阿樂)、帶出了另一個悲劇人物── 葉嵐。
故事中沒有交待葉嵐的背景,只透過一兩個片段帶出她從小便因為「母親問題」而與不同男性隨便發生關係的女性;除此以外,較明顯讓我們看到的,她是一位攻於心計的女性。不過,從葉嵐與阿樂在街上遇上了自己母親的前度男朋友那一刻開始,葉嵐生命裡面的「缺陷」、也許要比身旁的阿樂更不堪呢!大概我們可以更明白葉嵐心靈裡面的缺口,何以讓她成為了這樣的一位女性。
即使我們對葉嵐沒有更多的認識,然而,心靈裡面強大的缺口如何填補?這可以說是讓她最有可能陷入「反移情」陷阱中關鍵。何以這樣說?
「移情」乃是與個人過去的成長史、經驗和當前的需求狀態有關。案主把在心理治療過程中被引發的過去強烈情感投射在治療師身上,因而對治療師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甚至對治療師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案主的「移情」可以幫助治療師明白他/她的需要,這有助治療的進行。然而,若治療師陷入「反移情」的話,那後果就可以相當嚴重了。
「反移情」又稱「情感反轉移」;這是治療師無意識地將正向或負向的願望、幻想、感覺指向或投射到案主身上,究其原因乃是治療師個人未解決的衝突。
返回《幻愛》故事裡,大概我們可以肯定葉嵐違反了專業操守。然而,她確實是一個比阿樂更悲劇的人物。「母親問題」的深層影響,使她成為了一位在男女關係上十分混亂而隨便的人。只是,更不堪的是甚麼?藉著心理治療過程中的「操控」,以滿足個人內心未被滿足的渴求。
「反移情」固然有違道德操守;事實上,「移情」與「反移情」之間所呈現的,乃是一位弱者在無助之中對治療師的「信任」和「依附」,卻換來了治療師以一己需要為滿足、剝奪了求助者的福祉之餘,甚至利用這份「信任」來進行各種形式的操縱。於是乎,更重的「病者」也許正是這位專業的助人者呢!
說實話,這「移情」與「反移情」現象並不僅僅是輔導專業領域上的課題,它同時也可能是我們每天所經歷的 ── 也許我們是「移情」者、又或者我們跌進「反移情」的陷阱之中,以致我們同樣都在是「阿樂」或者「葉嵐」呢!
Facebook專頁:為家庭說故事
(歡迎全文網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