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結束,也就是新學年的開始。孩子──經歷了悠長假期後,從九月起,隨著「升班」、又長大了呢!美國有調查數據表示,青少年最常見的精神疾患裡,以焦慮症(13-18歲的青少年中約32%)、抑鬱症(12-17歲的青少年中約13%)、專注力不足與過度活躍症(13-18歲的青少年中約9%)和飲食失調(3-18歲的人中約有3%)。更糟糕的是,研究表示有29%的青少年因陷入了精神情緒疾患,以至同時會有吸毒與酗酒的情況。
近日有機構對香港的中學生作問卷調查,發現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受訪對象有抑鬱症狀,並且調查發現有3.7%中學生曾有自殺的念頭。看來,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以外,作為父母的實在有更要留心的事情呢!(詳見連結: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80902/58636548 )
事實上,孩子越長大、他們也就要面對越多挑戰。坦白說,新學年的開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緊張而重要的時刻──新的時間表、新的群體生活、新的功課壓力……甚至是更多的責任、更繁忙的日程、更必須的體魄等等。生命發展階段中的「轉變期」和「過度期」將對個人帶來更多的挑戰呢!
如此,作為家長的可以怎樣呢?切記:要保持與孩子「穩定的連繫」和「開放的溝通」。這是甚麼意思?
隨著年齡的長大,孩子未必期望父母不斷地給予建議(甚至指引)的;事實上,他們更渴望要的,極可能是一個能夠給予「自由度」、並對他們予以「信任」的家庭(父母)。因此,若從「依附理論」的角度分析,雖然孩子渴求自主和獨立,只是,他們仍然期待父母能夠隨時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安全的基地」和「安全避風港」──一個讓他們可以自由發展之餘,當他們在外面遇到風雨危難時,可以給予安慰、支持和鼓勵的地方。因此,這個階段中「教養」最重要的,乃在於「傾聽」過於「訓示」的。說實話,這對孩子、抑或對父母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提示呢!
留心青少年在面對階段轉變時的情緒反應(對成年人亦然),有以下各項作為參考:
過度擔憂或恐懼
過份悲傷或情緒低落
極端的情緒變化──無法控制的高漲與低落
長期或強烈的煩躁或憤怒情緒
逃避朋友接觸和社交生活
睡眠習慣的改變、常感疲倦或能量過低
飲食習慣的改變──如暴食或厭食
有妄想或幻覺等、與現實不符的事情
缺乏洞察力和認知失調──無法覺察自己的感受、行為和個性變化
濫用藥物和酒精等行為
沒有明顯原因的身體疾病──如頭痛、胃痛,或某些長期痛症
有自殺的意念
無法處理日常的生活、並其中所要面對的問題和壓力
強烈憂心體重的增加和對自己外表的擔憂
(以上只作部份參考,未必完全盡列。)
除了青少年外,幼童的行為也值得我們留心的,如:
學校裡的表現突變
過度擔心或焦慮,以致不欲睡覺或上學
過度活躍的行為
經常造惡夢
經常不服從或某些具侵略性行為
經常表現脾氣暴躁
(以上只作部份參考,未必完全盡列。)
新學年開始了,假如孩子出現了以上某些症狀時,不過份緊張,只管緊記:要尋求家庭醫生(甚至專科醫生)的意見喔!
(歡迎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