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個人」到「生態系統」

所謂「系統」──是由「元素」、「結構」與「運作模式」建立起來的。因此,「系統」正是一群部件的組合,它們會彼此互動、並以一個「整體的方式」來運作的。「家庭」是一個「系統」,也就是這樣的一個意思──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是相互依存的,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一個互動交往的形態,這並不僅僅是言語性的、也是非言語性運作模式。

有學者指出,「家庭」作為一個「系統」之餘,「生態系統理論」的學者同時提醒我們:人類發展的所有層面都是互相關連的;意思就是,它無法單獨地被抽取出來了解、因此,若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的行為何以如此,則我們同時需要考慮許多不同系統的影響,包括原生家庭以外的同輩同儕、老師、鄰里……。

「生態系統」既提醒我們要從整體性去了解個人,那麼,反過來其實也提示了系統中每一個個別的「元素」都必須要關注其他在系統之中的「元素」,因為「個別」並不僅僅是「個人」、事實上也影響著他者的。因此,這「關注」的重要,也在於要使「整體」都可以發揮功能、有效運作,不致於成為一種不健康的「傾側」。

「家庭」──在乎每一個「元素」(個人)都能夠發揮其角色責任,使「家庭系統」不致於陷入失衡的狀態之中,這樣,家庭成長的歷程也就相對健全;事實上,「社會」亦都是如此的。這是甚麼意思?

無論是政治、經濟、民生等事情上,都出現了「不平衡」的「傾側」,於是乎,因著這種「傾側」的形態,帶來了許許多多壓力、焦慮、情緒,當這一切不斷地積累下來時,這並不單單使「元素」(個人)陷入困難,同時又叫整個「生態系統」變得扭曲、不健全。坦白講,「個人主義」是其中一個導致這種「傾側」、影響著「生態平衡」的根本性問題。假若我們處身的社會系統、甚至家庭系統繼續如此下去的話,「傾側」只會使「弱者」一直如此在困難之中、也一直如此地陷入情緒陷阱之內呢!

誠然,絕對地「平衡」也許並不容易;只是,在這樣的一個「自我中心」的社會和家庭生活裡,我們又能否願意建立起一份關顧別人、看見別人的眼光呢?聖經豈不也是這樣的教導嗎?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12:5)

「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6)

但願我們都看重這美德,也是上帝對我們群體生活(不管家庭、抑或其他組織)的教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