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nes(2015)於 “The Newbie’s Guide to Positive Parenting” 一書中指出,孩子常常因為表現出「人」的一面而被懲罰 ── 他們不允許有脾氣暴躁的情緒、他們不允許有尊重的語調、他們不允許有不良的態度;然而,我們 ── 作為「成年人」── 其實一直都有這些情緒的。事實上,Eanes認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因此,作為父母的要停止要求我們的孩子必須要達到比我們所能達到的更高水平。這樣看來,作父母的可以作甚麼?
(1)自我控制 ── 成為孩子的榜樣
別將個人的情緒感受,投射到無辜的孩子裡。這就是說,父母必須要學習如何處理個人的沮喪、憤怒、恐懼、悲傷、失望等情緒,作為父母的,必須緊記切忌將自己的不快發洩到孩子身上。
我們並非機械人,在艱難之時,也許我們需要休息、也許我們期望擁抱,卻從來不是輕蔑與忽略;由此看來,我們需要恩典,只是,我們的孩子其實更需要呢!
(2)自我覺察 ── 使自己陷在麻煩
這是甚麼意思?細心想想,每一天的生活裡,我們有否一些對孩子作出的行為或態度,使自己陷在麻煩之中?如:
當孩子與我們談話時,我們有否專注於他/她?抑或忽略他/她?
你有否對孩子發洩和咆哮嗎?
你有否對孩子不尊重的語氣或說話?
你有否對孩子大力地「砰」門?向他/她無理地發怒火?
坦白說,我們當然可以將這任何一種行為和態度合理化 ── 工作壓力、睡眠不足、生活煩悶、身體欠佳等;我們傾向會為自己尋找能自我接納的原因,以求使自己的心靈好過一點。事實上,我們就是如此地需要恩典,只是,我們的孩子其實更需要呢!
(3)我們需要恩典,但我們卻沒想到孩子更需要恩典!
「我們」── 就是如此的一個「人」;既是這樣,我們需要恩典,何以我們沒有想到孩子更需要恩典呢?
說實話,假如我們沒有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氣,那麼,我們如何能期望孩子可以有完美的情感管理?假如我們沒有一份善良溫和的語氣,那麼,我們又如何要求孩子必須要表現溫文爾雅呢?作為父母的,讓我們首先做好自己,這樣的話,孩子就可以做得更好呢!
參考資料
Eanes, R. (2015). The Newbie’s Guide to Positive Parenting. USA: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