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誠實地「為家庭做好事」!〉

黃天逸牧師


福樂神學院兩位著名的教授Jack & Judith Balswick夫婦認為:「家庭關係若非充滿活力且日趨成熟,就是停滯不前、死氣沉沉。」因此,他們指出,「任何家庭關係合理的起點都是盟約性的委身(Degree of Commitment),其核心乃是無條件的愛。這種盟約之愛所帶來的安全感會衍生出恩典(Degree of Grace)。在充滿恩典的氛圍裡,家庭成員擁有彼此賦能的自由(Degree of Empowering)。賦能使家庭成員有可能變得親密(Degree of Intimacy)。親密感進而帶來更深的盟約性委身(Mature Covenant)。」「委身」、「恩典」、「賦能」、「親密」── 這4個元素以「螺旋形」(Spiral)向中心(「成熟的盟約」)發展,以至產生更深的盟約委身。

說實話,我們都知道這4個元素的重要,只是,當我們在口中宣稱要如此行,但在實際生活上對我們的家人往往不斷地製造「無恩」、「批判」與「假親密」,甚至自以為個人盟約起點的「委身」也絕對比其他家庭成員更大的時候,試問:如何能建立更深層的盟約委身呢?

中國人的成語很到位:「笑裡藏刀」、「口蜜腹劍」、「佛口蛇心」等這一類成語大概現代人已然少用,可是,當我們遇上了那些表面上對於Balswick夫婦所提出這4個家庭關係的重要元素「振振有詞」,卻暗地裡進行批評指責,甚至對家人沒有絲毫恩惠、只有尖酸刻薄的人時,我們就明白何以這個家庭會是如此的「停滯不前」、「死氣沉沉」。

「家庭」── 這是社會建構的重要元素;為我們的「家庭」做「好事」並不單單只會對個人和家庭帶來好處,它同時帶來了整個社會更多正能量、並提升整體的幸福感呢!

心理學家指出:人類大腦有一種自然傾向 ── 更重視負面的經驗和互動,而不是正面的,心理學家稱之為「消極偏見」(negativity bias)。它會導致人們雖然處身於眾多的「好事」中,但卻只會專注在哪一件「壞事」上。這一種傾向正好成為了「委身」、「恩典」、「賦能」、「親密」最強勁的「對手」。美國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Barbara Markway說得好,她指出:「困難並不在於我們有著負面的想法,卻在於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時,問題就出現了。」

「委身」、「恩典」、「賦能」、「親密」所在乎的,乃是要將這一切應用在整個家庭系統裡每一個成員身上。當我們仍然相信自己才是正確時,也許,這4個元素表面上仍然會是我們「大聲疾呼」的目標,但內裡卻就只是一份「虛偽」與「掩飾」呢!


(歡迎全文轉載)




Комментари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