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臨終關懷:「否認」(denial)

  • revwongty
  • 5月2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黃天逸牧師


在臨終關懷中,病人對自己罹患重病而即將面對死亡的「否認」(denial)態度,是常見且具挑戰性的心理反應。「否認」,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幫助病人在面對難以承受的現實時,暫時保留心理的穩定與功能。然而,當「否認」過久或過深,可能妨礙病人處理未竟的人際關係、信仰議題或臨終準備的機會。因此,我們要學懂如何應對這些「否認」。

首先,我們要認知「否認」的存在並非病人「不理智」,而是他們用以維繫心理完整性的暫時性防衛。面對「否認」,我們的首要原則不是「打破」或「糾正」,而是「尊重」與「傾聽」。可從關心其生活、身體感受與情緒入手,建立信任關係。透過關懷性的聆聽與反映,讓病人感受到自己被接納,而不是被質疑或逼迫。

其次,在合適的時機,可以透過開放式問題,溫柔地邀請病人談談對病情的理解與看法,例如:「你最近有沒有想過身體的變化對你意味著甚麼?」或「有什麼事情是你現在最想完成的?」這些問題並不直接挑戰否認,卻能開啟他們內心的反思與整理,讓他們有空間慢慢走向「接受」。

第三,若病人屬於信仰群體,靈性關顧者可以透過祈禱、經文默想或陪伴式的信仰對話,協助病人尋找意義與盼望。

最後,我們也需尊重病人選擇「否認」的權利。接受死亡從來不是一條直線,有些人選擇帶著否認安然離世,也可能是他們生命故事的一部分。陪伴者的任務,不是強迫病人面對,而是成為他們生命歷程中的「同行者」,提供尊嚴、關愛與平安。

在處理「否認」時,我們不只是應對一種心理防衛,而是在同行中見證人性的尊貴與生命的奧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