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逸牧師
「焦慮」乃是人類因實際或潛在的福祉或生存受到威脅而引發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狀態。「焦慮」是一種情緒,其特徵是緊張感、擔憂的想法或血壓升高等身體變化。患有「焦慮症」的人通常會反覆出現侵入性的想法或擔憂。他們可能會因為擔心而避免某些情況,也可能會出現身體的一些症狀,如出汗、顫抖、頭暈或心跳加快等。病理性的焦慮會干擾人們成功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
「焦慮」與「恐懼」不同,但它們經常交替使用。心理學家指出:「不確定性」(uncertainty)、「缺乏控制」(lack of control)與「缺乏答案」(a shortage of answers)── 這些模糊而不可知的因素都是「焦慮」的催化劑。紐約市臨床心理學家Amelia Aldao指出:「當我們對未來沒有足夠的資訊時,又當事情不確定時,我們感到『焦慮』是完全合理的。」
Center for Neuroscience of Fear and Anxiety指出:「恐懼」是對即時刺激的反應;我們身體上的反應,正好就是我們的大腦以一種預先編程好的方式,應對那些非常強烈的刺激而作出的反應。這正好就是「恐懼」如何在每個人內心產生作用 ── 當我們在腦海中對未來產生負面的想像時,我們的身體就會開始活動,我們的內心會產生恐懼,然後變成為擔憂、甚至是「焦慮」。人們都害怕那些讓他們感到不安全或不確定的事物。
有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內心的「恐懼」會增加。一次又一次的事情會加劇了「恐懼」,最後成為了「驚恐症」(phobia)。患有「驚恐症」並不代表著我們是軟弱的;這是大腦為了保護自己而學會的反應,就好像大腦的警報系統觸發了錯誤的警報,產生了與當前情況不成比例的強烈恐懼。由於「恐懼」的訊號如此強烈,我們就確信危險會比實際情況更強大,當我們長時間感到恐懼時,我們就會變得無能為力、無法採取任何行動,我們看來被卡住了。
過去好一段日子,我想,不少人都處身於如此的「焦慮」和「恐懼」之中,尤其是「妳」、甚至是「你們」!即使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得到了一些知識,然而,我們仍然無法想像「妳」是如何渡過這些日子的。讀到「妳」的分享,大概「我們」不單只心痛,我們的心裡也無形地產生了一種「恐懼」。當「焦慮」和「恐懼」成為了我們生活的氛圍時,試問,我們如何繼續走下去呢?也正是這一份「焦慮」和「恐懼」,我們都被卡住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心理上的操控乃是一種「手段」呢!
願「妳」(你、你們)平安!我知道「妳」(你、你們)都會努力地活下去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