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棕枝主日」的「心理」與「情緒」準備

  • revwongty
  • 4月1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黃天逸牧師


每年復活節前的主日被稱為「棕枝主日」(Palm Sunday),紀念主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群眾高呼「和散那」的盛大時刻(參馬太福音21:1-11)。這是一幕充滿張力的場景:表面是凱旋,實則是走向十架的序幕。對基督徒而言,棕枝主日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一段靈性與情緒的預備旅程,邀請我們與主同行,預備心靈迎向苦難與復活的盼望。

首先,我們需要進行心理上的調整。「棕枝主日」象徵「榮耀」與「讚美」,但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榮耀是短暫的、表面的。耶穌明知這條路最終會通往十字架,卻仍堅定前行。事實也是如此的:在信仰旅途中,順境與逆境往往交錯並存。因此,從「心理上」而言,我們當學習以堅定不移的信靠面對未來的不確定,不被一時的掌聲沖昏,也不被即將來臨的苦難壓倒。

其次,我們要培養健康的情緒回應。「棕枝主日」的群眾情緒高漲,但數日之後,他們卻喊著「釘他十字架!」這樣的反差令人深思。我們也可能在屬靈生命中出現情緒起伏,在喜樂與低落間搖擺。所謂情緒準備,重點是要誠實面對內心的脆弱、不壓抑痛苦,也不過分追求高昂的屬靈感覺,而是在平凡與破碎中持守對主的忠誠。

「棕枝主日」是一個進入聖週(Holy Week)的門檻,是整全預備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方面進行心靈操練:

  1. 默想與靜修:每日預留安靜時間,默想主耶穌面對耶路撒冷的心情(參路加福音19:41-44),將自己的情感帶到主面前。

  2. 自省與悔改:思考我們生命中是否也有「表面歡呼、內心遠離」的矛盾,求主光照並潔淨我們的動機。

  3. 委身與順服:學習耶穌的謙卑與順服,不尋求自己的榮耀,而是願意走上捨己的道路。

「棕枝主日」提醒我們:真正的信仰並不只是跟隨榮耀的耶穌,更是願意跟隨那位背十字架的主。當我們心理上準備好面對信仰的張力,情緒上學習誠實與堅定,我們才能在聖週的每一步中更深體會主的愛與救恩,並在「復活節」迎接真正的喜樂與盼望。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