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屈我啦、屈我啦,我冇問題㗎!」的「潛在因素」〉

黃天逸牧師

 

        不經不覺,電影《正義迴廊》上影原來已是2022年的事情了。近兩年的日子,「公義」彷彿失去了定義一樣。猶記得電影最後留給我們的思考:唐文奇(麥沛東飾演)到底在整謀殺案裡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又或者說:到底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電影沒有留給我們答案,然而,「屈我啦、屈我啦,我冇問題㗎!」這一句說話卻一直在筆者的心中。到底這確實是對唐文奇虛假的指控、抑或只是他內在陰暗面的呈現呢?當然,我們在電影裡同樣找不到答案呢!只是,自從《正義迴廊》之後,「屈我啦、屈我啦,我冇問題㗎!」這一句說話卻在生活層面顯得非常突出。

        「屈我啦、屈我啦,我冇問題㗎!」背後提出了一種申訴 ── 一個人陷入了被別人的虛假指控中。「虛假指控」乃是對別人嚴重傷害的行為,然而,何解仍然有人如此行?心理學家提出了幾方面的因素:

  • 心理健康因素:在某種情況下,心理健康導致了認知的扭曲或是偏執的心理狀況,因而帶來了虛假指控。舉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著幻聽幻覺等症狀,從而帶來了毫不準確的指控。若沒有適當的干預,這有可能助長了更複雜的行為和想法,使別人陷入在無辜的漩渦中。

  • 認知記憶偏差:人們大腦的記憶重建會自己填補一些空白的內容以形成整體的記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填補就可能導致某些細節上的混亂、甚至成為了捏造。一項研究指出:70%的參與者竟提出了一些童年從未發生的事情。事實上,一旦在精神上形成了根深柢固的想法時,這些扭曲了的記憶就會像事實記憶一樣真實且令人信服的。

  • 報復性的手段: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受到另一個人的傷害,他就可能會提出虛假指控作為報復的手段,以懲罰對方或進行平反。研究表明,「報復」在工作場所、法律糾紛、政治鬥爭和感情事上發揮重要作用,因為這些虛假指控使復仇者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卻沒有考慮對對方所帶來任何的傷害。

  • 出於自身利益:並非所有虛假指控都是來自心理原因的;事實上,也有從利益方向作出的虛假指控,也就是說:藉著捏造以維護自己的好處。對於以謊言來攻擊別人以維護自己的利益固然是缺乏道德的行為,並且,這些人甚至以他人的福祉在換取自己的利益,完全展現了人性中最黑暗的動機。

  • 環境上的壓力:專家指出,在一些高風險的環境 ,某些問題可能迫使人作出虛假指控,例如一些密集的審問手段會增加作出虛假陳述的風險。受審問者可能出於自我保護而承認一些毫無根據的罪行;或者為求自保而作出對其他人的虛假指控。

  • 社會文化因素:研究表明,男性的受害者對比女性或兒童,後兩者會得到廣大群體更大的信任。這就是說:由於一些根深柢固的偏見,因而造成了某些群體可以符合社會上被認為更可信或更被同情的傾向。

「屈我啦、屈我啦,我冇問題㗎!」撇開電影所留下來懸疑未決的真相,若將這句說話放進我們現實生活的經歷裡,也許就是個人內心深處無可奈何的呼喚 ── 真的「冇問題」嗎?非也!但又可以如何呢?


(歡迎全文轉載)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