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小恩小惠」心理學〕

黃天逸牧師


「小恩小惠」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或策略,主要描述個人在互動中通過提供微小的利益或恩惠,藉以影響他人的態度或行為的過程和效果。這一現象通常與人際交往、社會影響、以及權力和控制的動力有關。在心理學和社會學領域中,這一現象雖然沒有明確的名稱,但可以與多個理論概念相關聯,如「互惠原則」(reciprocity principle)、以及「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

從「互惠原則」而言,這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普遍規範,當一個人接受他人的好處時,會傾向於回報或報答。「小恩小惠」可以利用這一原則來觸發對方的感恩或內疚心理,從而獲得更大的回報。至於所謂「控制理論」,即是指向藉「小恩小惠」以作為權力控制的手段,通過讓受惠者產生依賴感或義務感,達到影響其行為的目的。

心理學家指出:頻繁地接受「小恩小惠」可能導致受惠者對施恩者產生依賴。當受恩者如果意識到施恩者的動機不純時,可能會產生內心的矛盾。事實上,如果「小恩小惠」的目的並非真誠幫助,而是操控或收買他人,其道德正當性會被質疑。並且,受恩者亦可能被這些「小恩小惠」侵蝕了個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因此,受恩者要保持警惕,不因「小恩小惠」而盲目對施恩者產生依賴或信任之餘,也要理性地判斷施恩者的動機、確保自身的自主性的。

「小恩小惠」揭示了人類互動中的一種微妙機制,其在社會、職場和文化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這一現象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可能因過度或不當使用而導致負面影響。理解這一心理現象有助於更好地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同時避免被利用或操控。

筆者喜歡「禮物」照收,但 …… 哈哈哈哈 ……




Комментарии


bottom of page